武汉市开展小学劳动教育专题教研活动,12所小学展示劳动教育成果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成芳 柳丽 舒夏文
武汉大学第一附小学生制作的中药香囊,解放桥小学展示手工皂制作,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的妙手生花染韵坊,珞珈山小学展示“山·行”珞珈秋趣,中华路小学展示非遗匠心木刻版画与刨花艺术熠熠生辉,傅家坡小学呈现水力、电力、风力循环利用设施,晒湖小学展示非遗掐丝珐琅工艺,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南湖校区呈现非遗文化点茶,复兴路小学小田园大智慧、武汉小学瑞景校区桑蚕丝语、武昌南湖第二小学的科技小制作,中山路小学的非遗市集,每件作品都映射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成长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2月7日,记者从武昌区中小学路小学获悉,《新时代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5L+”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专题教研暨课题研讨展示活动在该校成功举行。来自包括中山路小学在内的12所武昌区各小学的教师、学生代表进行的劳动教育成果展览。
场内展示以中山路小学白帆编钟乐团的《五谷丰登》开场,编钟与旋律的和谐,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作开场发言,探讨了劳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不仅能够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喜悦,更能在过程中培养出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李峰局长强调,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术论坛环节,中山路小学的吴婷婷老师以《“E”起跳舞》为题,带领孩子们用他们亲手打造的科创作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让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随后,该校王雪飞校长以《一体两翼三联动 打造科创劳育新样态》为题,深入阐述了这节课背后的学校科创劳动新样态。分享了学校的连创课程,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和有四十余年历史的“小白帆生活学校”的科创劳动和传统劳动融合,教联体、学段衔接、家校社三联动的探索成果。
武昌中华路小学罗宏文校长以《共生之美、共育之责、共成长之幸》为题,分享了孩子们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足迹和万千气象,从悉心照料动物到参与秋收露营,再到木工坊的特殊课堂,劳动教育的魅力和成果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展现。
武昌区解放桥小学胡晓静校长围绕《深耕劳育沃野,践行“三育”融合》的主题,描绘了学校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成果,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育德、育行、育心,促进学生品德、行为与心灵的全面发展。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马新银校长秉承《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分享了学校构建 “和教育”劳动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活动,在劳动教育中渗透美育,让学生体验美,创造美,成就美,助力他们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实践探索。
武昌区珞珈山小学胡媞校长以《在希望的田野上 做一粒好的种子》为题,分享了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创新实践,包括开放讲堂的建构、五育融合的实践及多元异质评价的转型,在“好讲堂” “好融合” “好评价”中展现劳动教育的无限魅力。
随后,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课题负责人谢琼,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她从构建“5L+”劳动课程的理论体系、课程体系、资源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全市小学劳动教育通过有组织的教研,有组织的科研,“1+15+75+N”市区校一体化推进,“1+1+13”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武汉实践新样态及课题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指出,将从发展素质教育和数智教育、教研和科研融合、市区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成果转化与应用,在火热的劳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成长,推进全市劳动教育新发展。
徐宜汉认为该课题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展现了武汉新模式。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冬新回顾了课题推进历程。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战略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传萍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五大亮点,认为该课题通过“问题诊断、专业引领、资源支持、过程干预、反思行动”的实证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积累了一大批可学习、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形成的区域科研新样态值得推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祖兵以“丰盛、丰厚、丰满”概括活动特点,认为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成果丰硕,带动全市各区校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同时,阐明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思想新、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领域广等“四新”特点,及劳动教育一育融五育的独特价值。
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王迪总结时指出,要通过深化课程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加深入;做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实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长;做优课例,展现劳动教育的精彩瞬间;做强课题,推动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三年时间,十场活动,是结束点,也是新的起点。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也为全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未来。武汉教育人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出新贡献。
(来源:极目新闻)
下一篇:大雪时节 “枫景”如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