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停火协议生效将如何影响加沙?回顾艰难的战争与和平之路

时间:2024-11-29 阅读数:3人阅读

据央视新闻援引多家黎巴嫩媒体消息,当地时间11月27日,黎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以色列安全内阁11月26日晚举行会议,批准了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黎巴嫩看守政府预计将于27日开会正式批准这一协议。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7日,黎巴嫩南部提尔,居民们在社区团聚,互相拥抱,庆祝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清晨达成的停火协议。视觉中国 图

目前以色列及黎巴嫩方面尚未公布停火协议的具体内容。美国总统拜登当天在讲话中表示,这项协议旨在永久停止敌对行动,在未来60天内,以色列将逐步撤出剩余部队,黎巴嫩军队和国家安全部队也将开始在自己领土上进行部署。

据《纽约时报》25日报道,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当天表示愿意接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过去一周,调解方在推进停火谈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分歧主要是内塔尼亚胡坚持要求在真主党违反停火协议的情形下保留重启军事行动的权利。不过,拜登已在26日宣布停火协议即将生效时表示,如果黎真主党和其他组织违反协议,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那么以色列仍有权进行自卫。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最新一轮冲突去年10月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隔着黎以边界与以军交火,以策应在加沙地带与以军作战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今年9月,黎以局势骤然升温,以军10月1日对黎南部发动地面进攻。真主党在地面阻击以军的同时,继续用无人机、导弹和火箭弹打击以色列境内目标。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近4.2万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死亡、逾9.7万人受伤。黎以冲突作为巴以冲突的外溢,至今已有近4千黎巴嫩人在冲突中死亡、逾1.6万人受伤。

如今,和平曙光尚需时间检验,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为停火前景蒙上阴霾。据新华社报道,以色列在23日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起有史以来最猛烈的空袭,总共造成84人死亡、213人受伤。作为回应,真主党向以色列多地发射大约250枚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南部阿什杜德一处海军基地及以色列中部特拉维夫地区的多处军事设施。

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停火协议前,当地时间11月26日下午起,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区和南郊展开大规模空袭,已造成数十人伤亡。空袭一直持续到夜里。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当晚表示,以军的袭击再次证明“以色列不重视任何法律”。

这些事件不仅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也为和平进程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就黎以停火协议执行有哪些难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向“CMG国际时讯”表示,黎巴嫩真主党一直表示其对以色列的打击是为了策应加沙地带的抵抗运动。当前加沙停火尚未出现积极迹象,此时黎巴嫩与以色列达成停火,无疑会让真主党承受非常大的内部压力。

据法新社11月27日报道,哈马斯表示,准备在以色列和真主党停火后实现加沙停火。

如何通过黎以停火来推动加沙停火仍然考验各方智慧。值此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了新一轮巴以冲突进程,冲突方的政治困局和国际社会反应,与读者共同回顾这场持续一年多的人道主义危机。

巴以冲突到地区危机

黎以冲突和巴以冲突是两个并行和交织的冲突线程。去年10月的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冲突逐渐外溢到加沙地带的周边地区,当地民众深受苦难,伤亡惨重。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民兵组织,伊朗和叙利亚的境内目标都成了以色列的打击对象,黎以冲突和伊以冲突也相继爆发。近几个月来,随着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取得军事进展,将打击重点转向与黎巴嫩境内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作战,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在黎巴嫩重现,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安全危机。

阶段一:冲突爆发与空袭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标志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开始,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哈马斯的袭击造成了数千名人员身亡,并将251名以色列方面人员挟持到加沙地带,人质劫持为后续冲突升级埋下了伏笔。

10月8日,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做出了强硬回应,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对哈马斯宣战,并发誓要彻底清除哈马斯的威胁。同日,黎巴嫩真主党,作为哈马斯的盟友和伊朗主导的“抵抗轴心”成员,对以色列北部和戈兰高地发起了攻击,正式加入巴以冲突,随后遭到以色列的报复。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哈马斯继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而以色列则进行了大规模征兵,并组建了战时内阁,持续对加沙地带进行空袭和封锁。封锁期间,以色列切断了加沙地带的水电和食物供应,导致混乱、恐惧和饥饿等人道主义危机在整个地区蔓延。

阶段二:地面推进和冲突升级

2023年10月13日,以色列在加沙边境集结部队,军方命令加沙城的居民在24小时内撤到加沙地带南部,地面部队正式发起进攻。以色列的声明引起了各方的强烈不满,联合国称不可能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撤离。17日,以色列对加沙南部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一家医院数百人死亡,引发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强烈谴责,以及约旦、黎巴嫩、土耳其等国家的广泛抗议,他们呼吁国际社会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场流血冲突。27日,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双方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但以色列拒绝了该决议。随后,以色列进一步扩大了地面行动规模,导致医院、公寓楼和难民营遭到不同程度的袭击,造成超过一万多人的死亡,使得这场冲突的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加剧。

11月24日,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的临时停火,双方释放部分扣押人员,大量人道主义物资得以从埃及进入加沙。12月1日,以军恢复对加沙地带空袭和地面行动,居民被迫向南逃亡至拉法市。

阶段三:谈判破裂和推进拉法

进入2024年,以色列开始从加沙地带北部撤军,但不久后便对拉法市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这一行动标志着和平努力的再次受挫。2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3万人死亡。3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加沙立即停火。31日,新一轮的停火谈判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但谈判没有取得进展。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以色列导弹袭击,随后在14日,伊朗对以色列领土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回应以色列的袭击。

从5月开始,以色列地面部队攻击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并且控制了加沙和埃及的边境通道,联合国表示约60万巴勒斯坦人被赶出拉法。6月,内塔尼亚胡表示,与哈马斯在加沙的战斗将结束,并将重心转移到黎巴嫩边境。随后的数月内,哈马斯遭受重创,其高层领导人相继身亡。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到暗杀,军事部门首领穆罕默德·戴夫在以色列的空袭中丧生,而接替哈尼亚职位的叶海亚·辛瓦尔也未能幸免于难。

阶段四:冲突的持续和扩大外溢

8月,哈马斯与以色列重启停火谈判,但由于双方的互相指责,谈判很快陷入僵局。9月17日,以色列在黎巴嫩发动寻呼机和对讲机爆炸袭击,造成黎巴嫩方面30多人死亡、约3000人受伤。23日至30日,以色列先后对真主党发动了数次空袭,造成了黎巴嫩近二十年来最严重的伤亡,数百人死亡和近两千人受伤。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和多名真主党高级成员在空袭中丧生。10月,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发起地面行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到轰炸,真主党用火箭弹攻击以色列北部城市。一个月内,联合国驻黎巴嫩维持和平部队数次受到以军袭击,国际社会广泛谴责以色列的行径。11月,黎以冲突持续。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国防部长加兰特,以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迪亚卜·易卜拉欣·马斯里(又名穆罕默德·戴夫,已身亡)发出逮捕令。

人道灾难与政治困局

持续一年多的冲突和战争的外溢效应已导致数百万人失去家园,当地民众承受着深重的苦难,中东地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根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的最新数据,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导致超过4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逾十万人受伤,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联合国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已遭到全面摧毁,医疗系统几近崩溃,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人道援助。随着冲突的持续,这些伤亡和流离失所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以色列国内的局势同样严峻,近千名平民和军方人员在冲突中死亡,251人被扣为人质。频繁的空袭和火箭袭击不仅增加了以色列民众的心理压力,也让当地居民感到恐惧和不安。由于大规模征兵,以色列国内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处理加沙问题上的立场引发了广泛争议,其政治支持率持续下降。主要反对党领导人甘茨退出战时内阁,呼吁政府采取更为温和的政策,并要求公布停火谈判的细节。在国际层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巴以问题,强调必须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但是,以色列拒绝了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和呼吁,使得和平解决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

国际社会的分化与调解

自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分化。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德国,对以色列提供了持续而强有力的外交和军事支持。然而,随着冲突的持续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加剧,部分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其立场。全球南方国家普遍谴责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的战争行径,呼吁立即停火并提供人道援助。

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呼吁立即进行人道主义停火,并提供急需的物资。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审议有关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但因美国的一票否决而未能通过。直到今年3月25日,安理会才首次通过要求在斋月期间停火的决议。此外,在联合国大会上,两次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和平解决冲突的强烈愿望。

美国

美国在冲突中持续支持以色列,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使用否决权,阻止了要求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尽管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美国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并派遣航母群部署中东地区,相关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俄罗斯

俄罗斯一直主张结束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暴力行径,要求加沙地带全面停火,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解决加沙的灾难性局势。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多次谴责美国,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强调美国的行为是无耻且不人道的。

中国

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呼吁各方切实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为缓解冲突和停止暴力进行积极的外交斡旋。2024年7月,法塔赫及哈马斯等巴勒斯坦多个政治组织在北京会谈并签署《北京宣言》。巴勒斯坦各派别明确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达成一致,并呼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真正的独立建国。

欧洲国家

欧洲国家在冲突初期大多追随美国的立场,对以色列持偏袒和保护的态度。随着冲突的持续,欧美之间的分歧逐渐加大。欧洲国家内部开始出现反思和批评的声音,尤其是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美国的无条件支持表示不满。今年10月,以色列袭击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引发欧洲多国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军的袭击行为,地中海地区九国呼吁加沙战争立即停火。

同时,英国的立场也发生了变化。在冲突初期,英国追随美国立场,坚定支持以色列。2023年10月19日,前首相首相苏纳克访问以色列展示支持立场,他表示在以色列的“至暗时刻”与以色列领导人站在一起,并希望以色列可以获胜。随着冲突的持续和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批评的加剧,时任外交大臣卡梅伦罕见批评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并考虑提前承认巴勒斯坦国。新政府上任后,英国立场逐渐倾向于寻求更平衡的外交政策。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在7月访问中东时表示,呼吁尽快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并为人道主义援助提供支持。

在黎以停火协议生效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1月26日下午在白宫发表讲话称,他还要感谢法国总统马克龙为达成协议所做的努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