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以公开、透明、理性、法治驱散百姓心头的困惑和疑虑

时间:2024-12-19 阅读数:5人阅读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12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新年招待会,发布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5年新闻发言人名录。

在招待会开始之前,最高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雪慧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聊了聊这一年那些“登上热搜”检察新闻背后的故事。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雪慧

一年来,最高检举行了16场新闻发布会,除了最高检各部门负责人之外,地方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人大代表、志愿者们也走上了发布台。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雪慧解释说,新闻发布会不仅要讲“做了什么”“为了什么”,更要讲“怎样做的”“做得怎样”。通过地方一线办案检察官代表讲述检察履职举措;通过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们从第三方视角评价检察履职成效,更能促进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今年年初,电影《第二十条》热映,收获24.5亿票房。这是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影片,通过三起案件展开叙事,讲述了检察官们的办案故事。

一部“主旋律”影片,为何能成为电影市场的宠儿?李雪慧认为,《第二十条》传递了司法应该有的温度,倡导良法善治的理念。这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李雪慧说,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种“感受到”既是评判电影作品质量优劣的标准,也是衡量检察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

李雪慧透露,下一步,为了更精准地做好影视文化普法宣传工作,还会考虑把一批真实案例改编创作成影视剧。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发生的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珠海驾车冲撞行人案等社会热点案件背后,都能听到最高检及时发声。

对此,李雪慧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在今年发生的几件社会热点案事件中,面对网上舆论态势,检察机关对涉及检察机关或进入检察环节的热点案事件,不观望不回避,及时主动回应,协同相关部门及时阻断因案件不确定性引发的公众焦虑情绪,为舆情平稳着陆带来转机。

“要以公开、透明、理性、法治驱散百姓心头的困惑和疑虑”。李雪慧认为,更关键的是,在每一起社会热点案事件发生后,检察机关不仅仅是法律程序的执行者,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修复者”之一。只有深度剖析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漏洞,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共商长效防范机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大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知法治守护力量。

以下为采访实录。

基层检察官、人大代表、志愿者走上最高检新闻发布台

封面新闻:今年最高检举行了16场新闻发布会,我们注意到,除了最高检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之外,地方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人大代表、志愿者们也走上了发布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

李雪慧:新闻发布会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人士参与最高检新闻发布会,可以直观凸显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同时,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其参与发布会能够增强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增进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比如,今年3月1日最高检举行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主题新闻发布会,特别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女士出席,就学校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不仅要讲“做了什么”“为了什么”,更要讲“怎样做的”“做得怎样”,通过地方一线办案检察官代表,讲述检察履职举措;通过人大代表、志愿者等代表,从其亲历性、第三方的视角,来评价检察履职成效,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向公众传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等检察理念的实际举措和现实成效,提升检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封面新闻:未来在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上,还会有哪些创新举措?

李雪慧:今后的新闻发布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检察新闻发布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内容方面,进一步完善议题设置,紧贴社会关切和民众法治需求,找准检察工作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结合点。在参与范围方面,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视角,邀请不同身份、行业的嘉宾代表参与发布、组织答疑、开展解读等,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角度为公众提供解读检察工作的新视角,让新闻发布释放更好的普法效能。在互动方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网友等,探索开展“研讨式”发布、“论坛式”发布等,就某一特定主题和政策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增强新闻发布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在发布场地方面,积极探索在检察办案一线就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增强现场感,更加直观、生动展示检察履职成效。

“最高检把发布会开到渔村”的背后故事

封面新闻:谈到在发布场地方面探索创新,我们注意到,就在上个月,“最高检在渔村里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指南四湖专案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引发关注,请问在南四湖上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2024年11月13日,最高检在山东省微山县湖兴村举行“南四湖专案”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李雪慧:最近,南四湖专案指导性案例新闻发布会确实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南四湖地处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交界处,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京杭大运河航运交通要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水库。

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案的成功办理标志着检察机关在跨区划流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选择在南四湖畔举行新闻发布会,能够体现检察机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决心,也向公众现场展示南四湖治理后的美丽景象,同时,媒体可以面对面与当地群众交流生态环境治理后的生活变化,直观感受办案成果和治理成效。

这场发布会打破了传统发布会的形式和地点限制,体现了检察机关在新闻发布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形式的发布会更加贴近办案现场、贴近群众,有助于提升发布会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各地检察机关创新新闻发布形式,提升新闻发布质效提供了示范引领和借鉴参考。

封面新闻:与在新闻发布厅里开发布会相比,在准备和应对上有什么不同?

李雪慧:其实南四湖新闻发布会并不是最高检首次在京外举办的发布会,2022年9月最高检曾在黔桂滇三省(区)万峰湖联合水上检察室召开了万峰湖专案的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在办案现场举办发布会积累了一定经验。

确如您所说,在万峰湖、南四湖这些办案地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准备和应对上与室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前期需要大量准备工作,以南四湖新闻发布会为例,我们把发布现场搬到了微山湖畔的湖兴村,需提前布置会场背景台、音响设备、网络设备等,并提前测试直播信号,保障新闻发布会、网络直播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热映后 更多真实案例或被搬上荧幕

封面新闻:今年年初,电影《第二十条》上映,收获24.5亿票房。如何看待这样一部以检察官故事为主线的“主旋律”电影的热映?

电影《第二十条》剧照。资料图

李雪慧:今年春节上映的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等领衔主演,是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影片。该片通过三起案件展开叙事,讲述了检察官们的办案故事,以艺术的手法向观众阐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电影荣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电影上映后,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话题一下子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这部电影不仅探寻了法治题材的通俗化表达,还探讨了法律与道德、正义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唤醒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第二十条》传递了司法应该有的温度,倡导良法善治的理念。这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坚持为民初心,才能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落脚点。在具体案件中,广大司法人员应杜绝机械办案、就案办案,要综合考虑天理、国法、人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种“感受到”既是评判电影作品质量优劣的标准,也是衡量我们检察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

这部影片通过展示普通人的困境,引发了观众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深入思考,这也同时提醒了我们司法机关,要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促进执法司法公正,引领社会法治风尚,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得到公平对待。通过电影的艺术呈现,引发人们对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的思考、讨论,这对于加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封面新闻:未来是否还会考虑把更多真实案例改编成影视剧?

李雪慧:下一步,为了更精准地做好影视文化普法宣传工作,我们会考虑把一批真实案例改编创作成影视剧作品。我们诚邀影视文化工作者和我们一样紧盯社会热点、围绕法治话题,多创作出像电影《第二十条》这样既有观众口碑又有法治内涵的优秀影视作品。

封面新闻:我们注意到,今年最高检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除了《第二十条》这样家喻户晓的作品之外,近年来检察文化还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雪慧:近年来,检察文化工作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需求,理念持续更新,实践不断深入,成果日益突出。2022年,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研究”公开发表,成果迅速转化应用。2023年,以“弘扬法治文化 砥砺检察初心”为主题的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理论征文获奖作品汇编出版,推动检察文化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深化。

优秀检察文化品牌征集展示活动集中呈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文化建设成果。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的“新时代检察故事汇”逐渐形成特色品牌效应。“走近一线检察官”微直播持续增强检察全媒体传播效应。

电视剧《巡回检察组》荣获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第二十条》荣获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荣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歌曲《我的答案》、广播剧《喜鹊》和电影《第二十条》分别荣获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措施能上升到指导性文件,对辐射和引领检察文化工作的作用将是积极的长期的。

封面新闻:《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会给检察文化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李雪慧:8月22日,最高检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把大力培育弘扬“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作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大力培育检察人员坚守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为民的价值目标、坚守担当的职业使命、坚守公正的核心特质、坚守廉洁的基本操守,使新时代检察精神内化为检察人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

《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推进检察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大力培树检察英模人物、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加强涉检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构建一体化检察文化工作大格局,这些对于提高检察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壮大检察主流思想舆论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依托社会优质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时代意义、法治内涵、检察特质、观众口碑的检察文艺精品力作。同时要求创新检察文艺作品内容管理和生产审查机制、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检察文艺明确了具体路径。

以公开、透明、理性、法治驱散百姓心头的困惑和疑虑

封面新闻:近年来,在推动地方检察机关新闻发布方面,最高检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雪慧:围绕推动检察机关新闻发布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最高检新闻办近年来开展了系列工作。最高检先后制定出台《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加强检察新闻宣传和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新闻发布的原则、流程、内容要求等;通过定期发布检察宣传工作要点、召开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等方式,为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新闻发布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在引领示范方面,围绕检察工作的重点、热点和亮点,组织全国四级检察机关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宣传合力。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通过组织举办新闻发布业务培训班等,邀请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等为地方检察机关的新闻发言人授课。今年9月,我们组织了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培训班,着力提升检察宣传文化条线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效果显著。明年我们计划举办检察系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此外,我们还经常性地组织地方检察机关之间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水平。

封面新闻:我们注意到,今年发生的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珠海驾车冲撞行人案等社会热点案件,都能听到检察机关及时发出声音。您认为在热点事件中,检察机关应该如何回应好舆论关切?

李雪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法律赋予的职责与使命。在今年发生的几件社会热点案事件中,面对网上舆论态势,一方面,按照“要避免因司法办案不规范引发舆情,更要避免因舆情处置不当引发更大舆情”的工作要求,对涉及检察机关或进入检察环节的热点案事件,不观望不回避,及时主动回应,协同相关部门及时阻断因案件不确定性引发的公众焦虑情绪,为舆情平稳着陆带来转机。另一方面,全力保障信息畅通与对称,借助全媒体时代的多元渠道,全方位信息公开,努力打破信息壁垒,以公开、透明、理性、法治驱散百姓心头的困惑和疑虑。

更关键的是,在每一起社会热点案事件发生后,检察机关不仅仅是法律程序的执行者,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修复者”之一。案件办结并非终点,而是深度溯源的起点。只有深度剖析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漏洞,协同其他职能部门共商长效防范机制,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大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知法治守护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