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突破6亿吨!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创新高
时间:2024-12-19 阅读数:3人阅读
12月18日18时左右,随着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东#11泊位25万吨级“汤姆”轮卸下最后一抓斗铁矿石,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亿吨。
其中,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完成5.33亿吨,山东岚桥港完成0.67亿吨。
实现新的亿吨跨越,日照港口仅用了3年时间。
从2006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到2010年、2013年、2017年、2021年吞吐量分别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5亿吨,至此次突破6亿吨;从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到最年轻的6亿吨大港,从传统港口到智慧绿色转型,日照港口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很多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港口发展,把港口作为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不断放大港口战略枢纽、核心节点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扶持措施,全力支持日照港口向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棋眼”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实现新突破,是日照市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目前石臼、岚山两港区共建成矿石、集装箱、散粮、木片、原油、液化等泊位90余个,拥有全国唯一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及粮食进口口岸。
开通集装箱航线89 条,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铁矿石、大豆、原木进口量均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8,原油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1/9,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支撑。
同时,山东港口日照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持续推进“北集南散”“东煤南移”“北客南货”等港口转型升级工程,深入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快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改造升级。
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自主研发干散货智能化管控系统B-TOS,开启了全自动化智慧绿色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新模式,科技赋能驱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吞吐量持续攀升。
随着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新突破,日照港口在全球港口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日照市将抢抓省政府《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的重要机遇,继续加大对港口的支持力度,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枢纽、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港口与城市、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栗晟皓)
其中,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完成5.33亿吨,山东岚桥港完成0.67亿吨。
实现新的亿吨跨越,日照港口仅用了3年时间。
从2006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到2010年、2013年、2017年、2021年吞吐量分别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5亿吨,至此次突破6亿吨;从黄海滩头的小渔村到最年轻的6亿吨大港,从传统港口到智慧绿色转型,日照港口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很多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港口发展,把港口作为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不断放大港口战略枢纽、核心节点作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扶持措施,全力支持日照港口向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棋眼”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实现新突破,是日照市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目前石臼、岚山两港区共建成矿石、集装箱、散粮、木片、原油、液化等泊位90余个,拥有全国唯一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及粮食进口口岸。
开通集装箱航线89 条,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铁矿石、大豆、原木进口量均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8,原油进口量超过全国进口总量的1/9,成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支撑。
同时,山东港口日照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不断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持续推进“北集南散”“东煤南移”“北客南货”等港口转型升级工程,深入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快传统码头向自动化码头改造升级。
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自主研发干散货智能化管控系统B-TOS,开启了全自动化智慧绿色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新模式,科技赋能驱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吞吐量持续攀升。
随着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新突破,日照港口在全球港口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日照市将抢抓省政府《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的重要机遇,继续加大对港口的支持力度,聚力打造北方能源枢纽、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港口与城市、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大众新闻记者 栗晟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