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海外垄断的“磁悬浮”,驱动智能制造的加速度
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虽小,但却坚韧,通过把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攥在手中,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追赶,甚至反超。12月9日起,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携手市经信工作党委和市经济信息化委,推出《奋力一跳的背后:走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融媒报道,讲述它们以专业专注锻造优势,凭特色特长引领未来的创新历程。
把磁悬浮列车极速飞驰的驱动技术,引入到工业制造领域,会产生什么效果?眼下,基于磁悬浮技术的智能柔性传输系统,正在成为智能工厂的“新底盘”。位于上海闵行的果栗智造公司十年磨一剑,通过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垄断,成长为国内磁悬浮传输领域的领军企业,也带动国内制造厂商实现转型升级。今天《奋力一跳的背后:走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请听报道《突破海外垄断的“磁悬浮”,驱动智能制造的加速度》。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把磁悬浮列车的轨道缩短为制造流水线,几百辆小车丝滑地运行在磁悬浮轨道上,运载着它们的“乘客”——工业生产物料,前往生产线的各个工位停靠。这就是由果栗智造研发的磁悬浮运输线。
“这套设备是我们为医疗包装行业研发的试剂传送系统。这上面一个个小车,我们称为“动子”……”
在果栗智造的实验室里,公司主任研发工程师潘磊指着其中一条高速运转的运输线说,相较于皮带、滚轮等传统传输线,磁浮传输线的速率和精度更高,最高速率达到6米/秒,生产效率能提升3倍以上。同时,由于电磁场可以被精准调控,小车不仅速度可控,还能丝滑地快速启停,生产柔性大大增强。
潘磊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传统传送带就像坐火车,大家集体上一个车厢一起走,所有物料都要同步启停运动。我们的磁悬浮智能控制系统,每一个小车都是独立控制的,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走和停,实现异步生产。”
这样的磁悬浮运输线,由于集成了多项专业技术,研发门槛颇高,此前被少数海外企业所垄断。2015年,果栗智造创始人兼董事长池峰带领着6名团队成员一头扎进了这个新兴领域,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我们每个人负责各自一块专业领域,有机械设计、电机设计、控制算法等等。我们每天工作超过十几个小时,一天把它当两天用。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就是要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把这个骨头给啃下来。”池峰说。
正是有了这支“八仙过海”的团队,果栗用两年时间研发出了第一代磁悬浮柔性线产品,实现“从0到1”的跨越。但对池峰来说,更大的难关是“从1到10”——如何让客户信赖并接受他们的产品?
池峰说,在艰难的市场考验中,来自客户的反馈,也倒逼着他们不断升级产品。“有客户愿意用,对我们来说是比黄金更重要的东西。比如3C行业一个大厂,对产品严格程度非常高,给我们提了大量整改意见。我们一项项改,很艰难。但交了这些学费以后,对我们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的品控体系和生产体系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咬定目标,不断向上攀爬。如今的果栗,已经将市场拓展到锂电池、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占据了国内超40%的市场份额,公司过去三年营收也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面对工业磁悬浮传输线达这个超百亿元规模的市场,果栗的目标是要从“国产替代”逐步走向“国际领先”。
池峰说,他们要啃的下一个“硬骨头”,是用于半导体硅片、晶圆等运输的天车系统。“半导体天车系统,超过95%市场都掌握在海外几大品牌当中。目前我们的天车系统样机已经研发出来,开始进入一部分客户应用场景开发。希望通过我们磁悬浮传输这个跨界技术,助力半导体天车这个领域能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
《奋力一跳的背后:走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系列融媒报道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