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余额纳入狭义货币,未来影响几何?

时间:2024-12-05 阅读数:3人阅读

个人活期存款和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被纳入M1(狭义货币)统计。

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包含在M2(广义货币)中,尚未包含在M1中。

“M1的本质特征是直接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其统计口径会受到金融创新和监管变化的影响。”中金公司此前报告称,金融工具的创新可能会使得一些新的资产具备M1的特征,监管规定的改变也使得一些金融工具获得M1的特征。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而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

这是1994年正式发布货币供应量统计以来,央行首次对M1统计口径进行较大修订。据华泰证券测算,此番统计口径修订预计令2024年10月M1规模从63.3万亿元增加至105.1万亿元,同比增速上升3.8个百分点至-2.3%。

M1增速将上行,波动有望下降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将于2025年1月数据起开始按修订后口径统计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据华泰证券统计测算,截至2024年10月末,修订前统计口径的M1余额为63.3万亿元,个人活期存款余额为39.4万亿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余额为2.4万亿元。由此,按照修订后的统计口径,10月末M1余额将上调为105.1万亿元,同比增速将由此前的-6.1%调整为-2.3%。也就是说,统计口径调整将令2024年10月M1同比增速上升3.8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个人活期存款规模相对稳定,华泰证券预计,口径调整后,M1同比增速的波动亦将下降,特别是春节效应对M1同比增速的影响明显消退。

华泰证券认为,此前至少有三大因素导致M1增速受到扰动。

一是今年4月以来的金融“挤水分”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向理财、货基、债基等资管产品转移;二是地产销售伴随居民活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的转移,地产销售增速变化导致M1增速波动;三是春节期间,企业发放奖金等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向居民活期存款转移。随着统计口径修订,前述三大因素对M1增速的扰动将明显消退。

2024年4月以来,M1增速连续六个月为负,9月录得-7.4%的历史低值。M1通常被视为衡量企业投资意愿的指标,其连续负增长引发各界关注。

对此,多位经济学家接受《财经》采访时曾表示,M1连续负增长显示有效需求不足,但也与现有统计口径存在一定遗漏有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此前接受《财经》专访时曾表示,M1这一指标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支付手段,也就是说随时可用于支付的货币应该归类到M1范畴。

中国居民大量通过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进行支付,其资金实质是个人活期存款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而这部分货币尚未被统计到M1中,存在一定的遗漏。

在盛松成看来,修订后,指标会更完善,也符合实际流动性状况,能较准确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余额宝等货基尚未纳入统计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修订:2001年6月,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M2;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11年10月,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M2;2018年1月,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被纳入M2。

根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上四次调整主要集中在M2,M1的统计口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此番对M1统计口径进行较大修订是30年来首次。

30年前,银行卡尚未普及,个人动用银行活期存款通常需要先取现,个人活期存款很难直接用于支付,因此未纳入M1统计;支付宝等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指的是非银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对应着用户在非银支付工具上的余额,这类金融工具更是21世纪以后才逐渐出现并普及。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现钞的使用越来越少,个人活期存款不再受制于存折,而是成为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能够形成即时消费能力,货币属性增强。而随着网络支付快速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

由此,在本次统计口径修订中,前述两部分资金被纳入M1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朝朝宝等理财产品,可直接用于购物支付,或随时提取用于支付,也可考虑纳入M1统计。“考虑到存款利率的下行、打击存款补息之后的资金转移,将此类产品纳入M1考量范围的必要性也是上升的。”前述中金公司报告称。

对此,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部分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实时支取存在限额,将这部分资金全额纳入M1统计不一定十分准确。

今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中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潘功胜表示。

在近期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以专栏形式再度预告了M1统计口径的调整。

前述报告中提到,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也会适时修订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更好服务于宏观金融分析和货币政策调控。如美联储先后调整货币供应量口径16次,2020年4月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主要是由于监管规则修订减少了对美国储蓄存款账户的限制,将原在M2中但不纳入M1的储蓄存款,调整为也纳入M1统计。

张旭表示,近年来,随着资管产品大发展,企业和个人可以很方便地买入和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市场主体对活期存款的需求本身就在下降。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M1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以往央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社会融资规模和M2。未来随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不断夯实,央行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将逐渐淡化,重点转向调控价格目标。

“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调整,总的来讲是为了让它越来越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张旭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