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商业承兑汇票以期赚取差价,会有怎样的风险
企业在接受汇票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用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购买商业承兑汇票,以期赚取差价,有什么风险?11月28日上午,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发布了票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白皮书披露,2021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江北区人民法院共受理票据纠纷案件4565件,审结4490件,涉诉标的总额近38.37亿元。98%以上的案件,均是因持票人提示付款遭承兑人拒付后,向票据债务人提起诉讼引发的票据追索权纠纷。
此外,白皮书还建议票据背书人及持票人,要强化法律风险意识、完善票据操作流程、合理确定维权方案;建议票据交易平台,要完善票据系统功能、登记公示承兑人风险信息。
企业在接受汇票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呢?现场,江北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相关案件审判法官介绍:首先,应该审查承兑人的资信状况,就汇票而言,任一持票人背书转让汇票后,都可能因承兑人的拒付而陷入债务纠纷,因此企业在接收汇票时,即要了解承兑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履约状况及涉诉情况等,综合判断承兑人的兑付能力,以确定是否同意接受汇票。
其次,审查前手背书人的数量和质量,确认汇票必要记载事项完备、背书连续,不接收已被前手标记有“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等。
最后,若票据即将到期,持票企业应该在付款期限到期日起十日内提示付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若持票人逾期提示付款被拒付,持票人仅有权向出票人、承兑人追索,而丧失对其他背书人的追索权。
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用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购买商业承兑汇票,以期赚取差价,会遇上什么风险?
法官介绍,票据贴现业务为国家特许经营业务,除金融机构外的其他主体未经许可不能经营这一业务。不具有法定贴现资质的主体进行票据贴现,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强制性规定,危害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因此,民间贴现行为将会被依法认定为无效,贴现款和票据应当相互返还,如果对方无法返还贴现款,则购买人将产生经济损失。此外,不具有法定资质的当事人以“贴现”为业,还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现场,江北区人民法院还选取了5件具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进行发布,内容涵盖票据追索权、票据民间贴现、持票人逾期提示付款等问题。
2024年以来,江北区人民法院深化“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试点经验,迭代升级“金梭”互联网金融案件智审平台2.0版,批量网上立案时间缩短至32秒每件,电子送达平均耗时10秒/件,批量案件审理时间提升至20—30天,案件质效大幅提升。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