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热潮中的冷思考:安全防线如何筑牢?

时间:2024-12-30 阅读数:4人阅读
纵观储能行业发展历程,尽管技术水平已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相关政策体系与规范标准也日益完善,起火爆燃事故却始终如乌云一般笼罩在储能前行之路上。
2024年,储能安全事故仍然频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盖特韦储能电站、德国内尔莫尔商业区、法国科西嘉岛光伏电站、海南农光互补型光伏电站等多个项目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火灾。
截至目前,有明确报道的储能火灾安全事故已累计超过80起。
安全警钟,长鸣不辍。
12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常州市人民政府和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颁奖典礼在江苏溧阳举行。
多家行业顶尖单位参加,聚焦新型储能安全消防技术赛道,共同探讨守护储能安全的最优解。
多元技术护航储能安全对于电化学储能电站来说,锂离子电池预制舱是目前的主流建设形式。
一个5MWh预制舱大约搭载近5000个电池,电池集中分布的特点会大幅增加安全风险,若单体因滥用故障发生热失控,极易导致周围电池发生连锁反应。
更为糟糕的是,有实验表明,锂电池一旦失火就会迅速燃烧,3分钟温度可达1000℃ ,采用泼水、干粉灭火器和沙土覆盖等方法,都无法将火熄灭,即使采用特种介质扑灭后也有复燃风险。
在前文提到的海南火灾事故中,电池预制舱消防系统应对火灾的效果不明显,电池预制舱设置的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已联动释放,但没有成功灭火。
因此,作为电池企业,提升电池本证安全是核心要务,消防管理则是风险防范的最后壁垒。
在本次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挑战赛中,楚能新能源带来了其自主研发的消防核心技术——“浸默”安全系统。
据介绍,该技术采用液态灭火介质YEC-1,安全系统可在3秒内实现消防报警,70秒内完成水基介质浸没Pack包实现灭火,38分钟内将电芯温度降低至30℃以下,有效避免电池模块热蔓延,实现电芯24小时内无复燃,电池包无其他风险。
相较于传统的全氟己酮灭火剂,“浸默”水基介质成本降低约 70%,以最低成本解决储能电池热失控问题,将储能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
该项技术也获得了专题赛组委会的高度认可:经过理论阐述及实地验证的层层筛选、评比,历时三个月荣获该领域的国家级奖项,一举夺得民营企业参赛队伍中的最高荣誉。
此外,在本次大赛中也涌现了多种优秀“解题思路”。
例如,华清储创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储能用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技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选送的“水系灭火剂及pack级储能低成本灭火技术研究”、四川百众安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多相类灭火剂”等等,从不同维度出发,共同捍卫行业发展底线。
“王牌”方案加速落成根据GGII数据,预计2024年全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200GWh,其中电力储能将成为2024年增长最主要驱动力。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年底增长超40%。
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超50%,新型储能电站开始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胡静预测,从中长期来看,若考虑延续现有各地区新能源配储比例要求,预计2030年国网经营区域新型储能配置规模可达1.9亿千瓦;若以新能源消纳为目标,以电力电量平衡为约束,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规模需求为1.2亿~1.6亿千瓦。
高速膨胀的新型储能市场亟需“安全卫士”的守护。
一方面,新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 36276-2023)的推出将储能安全提升到了政策高度,将储能消防纳入强制性配置;另一方面,各家储能企业也加速了消防技术的落地应用进程。
目前楚能的“浸默”安全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其预制舱及工商业储能柜产品中。
2023年7月,首个搭载“浸默”安全系统的液冷储能电站在甘肃金昌如期并网投运;2023年11月,全国最大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三峡能源庆云储能二期示范项目,在山东省庆云县全面投入商业运行。
该项目采用了楚能自主研发的高压液冷电池预制舱产品,将原有簇级全氟己酮消防与pack级“浸默”安全系统完美结合,成为热失控保护研究的规模化示范工程。
此外,随着楚能业务增长,“浸默”也在为更多的项目和更广阔的地区带来更安全的储能。
2023年12月,楚能凭借行业首创“船用锂电池火灾防控装置”获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浸默”安全系统将为我国船舶事业护航万里。
结 语步履不停、创新不止。
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楚能等一众先锋企业已然踏出坚实步伐,用前沿技术与果敢实践为行业筑牢安全根基。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储能安全这片关键领域,它们将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拼搏精神,雕琢出更加精细、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共同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储能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