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富:如何更好壮大我国的耐心资本
2024年12月7至8日,“2024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内高规格的盛会,今年已经是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举办的第六届。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www.china-fof.com,下同)承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主流母基金、保险资管及一流投资机构等单位代表共300余人齐聚一堂,为中国母基金行业建言献策。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先生发表了以“推动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为主题的演讲。母基金研究中心整理出演讲全文,供行业内人士参考交流。以下是演讲全文:
针对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观察:
第一个观察,中国如果回顾四、五十年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每次上台阶都是在国家战略推动下最终形成了一个产业资本良性循环。从最早的农村改革开始,通过构建农业和工业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经济从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的跨越。加入WTO以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形成了良性大循环。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中国也形成了土地、基础设施、房地产的循环,推动中国经济一轮又一轮的增长。
到了今天,这些大循环几乎每一次都推动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当然现在这些大循环对中国经济边际效益减弱,国际大循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现在需要从原来自愿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进一步的高速增长越来越不太容易了。中国的土地和房地产的循环也到了一个瓶颈,地方层面可以明显感受到土地收入的快速下滑,为了稳住房地产和宏观经济,中央和国务院在9月份对房地产提出了止跌回稳的要求。这些循环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今天我们可能不能再靠这些产业和资本实现大循环,以后是寻找新的科技产业资本大循环的时代了。
第二个观察,我们现在需要构建走向新时代,实现新的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现在提出了科技的自立自强,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十二届三中全会某种意义上在构建新时代新的大循环做出了重要举措。
从投资和产业的角度,中国的经济现在有三类投融资体制:
一类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项目作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政府的主要工具主要有三类:第一是一般公共预算类的开支,建设性的支出,这其中一个是一般公共预算的开支,就是建设性的支出,一个是一般债,一个是专项债。这几年专项债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不论是一般债还是专项债对应的都是公益型的项目,专项债对应的是可以覆盖成本有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到了八九月份,我们累计通过专项债项目为建设性的资本性开支提供了20多万亿的资金,构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项目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融资体制。
第二类是形成了以政府和社会合作的社会投融资体制,有一段时间大家非常关注PPP,最近大家开始越来越关注到政府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就是政府和社会合作形成的投融资体制,希望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共同完成风险投资和带有一定战略导向项目的合作。
第三类是全社会资本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这一部分大家接触的比较多。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构建新时代的具备国家战略主导下的产业资本新循环可能还得借助和政府合作的投资来形成新的产业资本循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实际上这是一条新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土地、房地产、产业循环的另外一条道路。
我们因此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更好构建产业循环的问题:
第一是两张皮的问题,面对新时代的科技产业资本循环的时候,我们发现两张皮问题非常严重:一个是看不见的问题,进入新时代,绝大部分人不具备能力和智慧看见新时代的科技和科技产业,而且科技领域、产业领域和金融领域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三个不同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封闭的逻辑,想要横跨科技产业和资本是不太容易的。我们从事后角度来看,一个产业从最早的科学技术到进入产业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最后成为非常优秀的企业,似乎有一条非常明显的产业生命周期线。然而,更多时候我们往往相互之间缺乏见识、缺乏连接,看不见、看不懂、信不过。这些问题阻碍了这三个体系之间的相互连接。
两张皮还涉及到一个问题是风险激励不一样,科技动力和激励,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机制与科技与金融资本内在的风险收益的承担方式不一样。这种机制的不一样也在现实上阻碍了它们之间的现实连接,从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两张皮的问题,而打破两张皮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看见的、相互连通的主体和机制。
第二个问题是未来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到底在哪?乃至有没有?我们正处在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我们在开启新时代。虽然核心是开启新时代,但是绝大部分人感受的是在破除旧时代,我们感受最多的是“破”。中央政策一直讲“以立替破”,但是大部分人感受到的是处在“破”的领域。现在中国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升级和破旧立新的时代,看见产业价值并且坚守产业价值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一套机制让微观主体看见,让国家战略真正构建出足以支撑未来的新的产业资本循环,成为实践的关键。
这两张皮是机制上和见识上的问题,看见产业,真正构建出产业大循环是实践上的保证。这两个问题在新时代构筑产业资本良性循环中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作为这个时代的人,这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第三个观察,如何构建新时代下的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方才说的两个挑战是我们解开现在的困局走向新循环的关键,发展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但是要如何实现?大家想一想,既然叫耐心资本,就需要有一个可以耐下心的制度和市场环境,要让参与主体敢大胆行事的制度和环境。政策如果过于变动的话,反而会对耐心和大胆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回到真正大胆和耐心的深层机制来看,这应该是能够形成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从政府视角或政府层面考量,政府在构建产业科技资本循环中必然且应当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决策定位需与政府能力及风险基金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因此,我认为政府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可助力寻求新机遇的风险资本与股权投资。此援助应基于政府能力与风险承受力,为风险投资或关键战略产业投资领域的主体提供普惠性的支持,如降低成本的征信服务、补贴及补助。我强调“普惠性”,因政府在识别真正有价值、有前景乃至具备新兴生产力的项目时,其认知与风险承担能力并不优于市场,但其资源与信用优势显著。政府可通过构建机构、平台与工具,普惠性地降低行业成本与风险,拓宽市场探索边界。
其次,政府应强化事后奖励机制。事前辨别具体项目与机会对政府而言颇为困难,而事后则相对容易。对于股权投资者,成功案例往往用于弥补众多失败案例的损失。政府可鼓励、协助投资者挑选项目,并在当地发现优质企业后加大鼓励与支持力度,以增厚其收益,使其能更好地承担失败案例。政府机制不直接承担失败案例,但可通过奖励优秀项目来激励投资者。
最后,中国政府已建立诸多优质平台,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以承接国家与地区发展战略。这些平台不仅承载国家级、区域级乃至省级资源,更需发挥其中介功能,将战略与资源转化为市场机构与项目可接受的形式。这要求平台开发核心能力,如转化与反馈能力,将国家战略与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并充分吸收市场诉求,以影响国家战略与资源配置。完成此过程后,平台的中介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助力构建国家战略下的产业资本循环。
当前,项目来源成为资产方的一大困惑。资金虽为问题,但项目本身及其退出机制更是制约资金来源的关键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激发市场需求活力成为当务之急。供给能力是国家基础,但唯有及时回应需求,方为有效供给。市场需求是循环形成的根本动力。
面对新时代的环境变化、微观主体认知、收入分配格局及消费习惯的巨变,如何激发市场需求成为关键。我认为,同代人更易理解与开发同代人的需求。服务贴心者,必为感同身受之人。中国未来面临老龄化与新时代青年崛起两大趋势,银发经济与针对新青年需求的网红经济亟待开发。这需将需求信号合理传递给这一代人,使其成为时代主体并响应需求。随着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人们转向服务需求、差异化需求及个性化消费,这要求需求与供给间建立更紧密的响应机制,以发展新循环。
因此,中国需一方面构建国家战略主导下的产业资本大循环,支撑新时代支柱产业;另一方面,需促进市场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响应与激发,真正释放市场活力,形成新时代的资本与产业良性循环。
2025年1月22日,第三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将于瑞士达沃斯盛大启幕!本届峰会,是全球母基金行业久违的一次多边对话,将邀请百余位全球母基金与基金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共聚一堂,共同商议跨越经济周期的奥秘,展望全球母基金行业发展的未来。
上一篇:贝壳的权力游戏
文章评论